小编根据娄雪老师在音乐小屋群内的推荐整理了此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感谢娄老师每天无私的奉献!
请点击播放欣赏
今天为大家带来的是李帕蒂演奏的李斯特《彼特拉克十四行诗》 弗兰齐斯科·彼特拉克(意大利语:Francesco Petrarca,1304年7月20日—1374年7月19日),意大利学者、诗人,文艺复兴第一个人文主义者,被誉为“文艺复兴之父”。 他以其十四行诗著称于世,为欧洲抒情诗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后世人尊他为“诗圣”。他与但丁、薄伽丘齐名,文学史上称他们为“三颗巨星”。 十四行诗,又译“商籁体,”为意大利文sonetto,英文十四行诗、法文sonnet的音译。是欧洲一种格律严谨的抒情诗体。最初流行于意大利,彼特拉克的创作使其臻于完美,又称“彼特拉克体”,后传到欧洲各国。彼得拉克的十四行诗形式整齐,音韵优美,以歌颂爱情,表现人文主义思想为主要内容。 每首分成两部分:前一部分由两段四行诗组成,后一部分由两段三行诗组成,即按四、四、三、三编排。因此,人们又称它为彼得拉克诗体。每行诗句11个音节,通常用抑扬格。 彼特拉克的十四行诗是献给理想化的恋人劳拉的诗篇,,彼特拉克对劳拉的爱慕纯属于柏拉图式的爱情,据说并没有付诸任何实际行动的追求。他从23岁见过劳拉一面之后,便在长达二十多年的时间里不间断地写献给劳拉的抒情诗,直到47岁。不停地书写和编订,最终把这三百多首爱情诗编成两部分:《劳拉在世时所作》和《劳拉死后所作》。在这些爱情诗里,他把劳拉理想化,描绘成完美得近乎于女神的形象,对其倾注热情奔放的感情,语言清澈明快,既委婉含蓄又倾吐爱意,对爱的苦苦追求和伴随着爱的忧伤表达得可歌可泣。彼特拉克的这些抒情诗是欧洲文学史上的一个高峰,在诗的语言表达形式上和情感表达方式上开近代抒情诗之先河。 李斯特创作的彼特拉克的十四行诗是李斯特的钢琴曲集《旅行岁月》第二集中的曲子,其创作灵感来源于他在意大利所读到的14世纪诗人彼特拉克的十四行诗的作品。 英年早逝的钢琴家利帕蒂演奏的十四行诗,是非常好的版本,2002的《钢琴艺术》杂志有两篇题目为《走进钢琴家迪努•李帕蒂》,里面曾写到李帕蒂的十四行诗是最富灵感的演奏。 娄雪老师,日复一日辛勤耕耘,每天早上准时在”音乐小屋“里向大家推荐美妙音乐,分享读书心得。可惜小编异常懒惰且俗事缠身,传播得少。希望以后有更多的时候可以一起分享。
分享完毕,欢迎订阅我们的公众号,会有更多原创内容献给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