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新专栏。
在这里,松鼠钢琴课将介绍几位钢琴名家的学琴生涯。
家长们在陪孩子练琴过程中,是否苦恼于孩子不爱学琴、学琴效率不高、死命练琴却效果平平?
是否经常有“孩子不打就不好好练琴”的错觉?
是否花费了很多时间、精力、金钱,却没有收获想要的效果?
我们不妨看一看钢琴名家的学琴、练琴经历。
他们每个人都是天才与汗水的结合。
他们的学琴经历能给我们什么启示?
我们家长们能从中学到什么?
肖邦,19世纪波兰作曲家、钢琴家。他是历史上最具影响力和最受欢迎的钢琴作曲家之一,是波兰音乐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欧洲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以波兰民间歌舞为基础,同时又深受巴赫影响,多以钢琴曲为主,被誉为“浪漫主义钢琴诗人”。代表作品:《钢琴协奏曲》《叙事曲》《夜曲》《革命练习曲》。
年轻的肖邦游历于奥匈帝国的维也纳、布拉格等地,在这时,他的祖国波兰被俄国拉入战争的深渊。肖邦想要回国为祖国效力,但他父母认为肖邦身体孱弱,无法适应军旅生活,要他继续在维也纳待着。
但是奥匈帝国是支持俄国的,肖邦在维也纳人民的冷落中生活拮据,并在1831年九月不得已去往巴黎。
青年肖邦初入巴黎,正处于一文不名之时,是钢琴之王李斯特为热爱艺术的巴黎市民引荐了肖邦。
李斯特初见肖邦,就为他的演奏方式和音乐风格而倾倒,他想让这位年轻的天才在巴黎迸发出最热烈的光芒。
李斯特想出了一个计策。
他在公演之前,要求在他演奏过程中灯火全熄,以保证观众们在黑暗中更专心地感受钢琴的魅力。
这天晚上,李斯特举行公演,巴黎市民坐在大厅里翘首以盼。他们坐在黑暗中,听到了与以往完全不同的李斯特。
音乐厅外的行人甚至都驻足倾听。
演出完毕,音乐厅的灯火重新点亮,正当观众还在如痴如醉之时,突然发现钢琴旁鞠躬致谢的是一位陌生的年轻人——
这就是肖邦在巴黎的首次公演。
李斯特在演奏开始之前上演了一出“李代桃僵”,成功地为巴黎市民、为世界带来了肖邦。
李斯特与肖邦的这段佳话着实令人动容,李斯特慷慨、肖邦才华横溢,两人后来成为“损友”,经常互相“攻击”
传言在巴黎的一个沙龙上,李斯特弹奏了肖邦的《夜曲》,且在原曲基础上加入了一些装饰音。
肖邦最近不巧生了场病,他听着李斯特的演奏,就更加不爽了,说:“拜托,我的朋友,当你为我献上我的作品时,就照谱弹,不要随便加东西可以吗?”
李斯特听了这话也很不爽,他对肖邦说:“我改得不好吗?那你自己弹吧!”
肖邦也不让步,坐在琴凳上开始演奏。这时,刚巧有一只蛾子把灯扑灭了,人们想要把灯重新点亮的时候,肖邦阻止了他们:“月光正好,不用灯了。”然后肖邦就开始了即兴弹奏,时长将近一个小时。
李斯特不由佩服:“肖邦你说地太对了,你的作品绝不应该被随意发挥,别人修改就是在糟蹋它,你是一个真正的诗人!”
肖邦也不计较,回应道:“我们只是风格不同罢了。”
大师们是互相的良师、益友,他们相互探讨、交流,在一次又一次的灵感碰撞中,将音乐之美传递下来。
宝贝们有没有良师益友呢?他们每天练琴,琴声中蕴含着作曲者的感情、哲思,每天的练琴时光就是小朋友和大师以音乐为媒介交流的过程,这对他们情感的丰富、审美的提高有很大的好处。家长们在宝贝练琴过程中,要用心倾听、多与孩子沟通,宝贝们会逐渐理解音乐中的大千世界。
家长在练琴过程中要充当“益友”的角色,而良师,还得请出松鼠钢琴课的名师们,他们的专业水准、趣味教学、耐心指导,会给孩子带来音乐世界的更多奇迹。
88个键能够演奏出世界的无尽可能
更专业、更有趣的一对一教学
能为孩子的钢琴学习铺垫出最扎实的路
松鼠钢琴为您准备了专业的课程指导老师
他们来自于中央音乐学院
中国音乐学院等知名院校
帮你纠正学琴过程中的一切问题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帮孩子把名师带回家吧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