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中县古典主义音乐学习组

​李斯特的少年成长之路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1866)是奥地利日耳曼族人,1810年夏,他们命运般地在马特斯多夫(Mattersdorf)相遇,而小弗朗兹的到来为他们的人生带来了喜悦。



少年弗朗兹·李斯特


也许,一切皆是注定,李斯特六岁时便在父亲的琴声中萌发了对宗教与吉普赛音乐的兴趣,七岁随父学习钢琴,八岁了解作曲的基本创作技法,九岁的他已登台演出。身为音乐家的亚当·李斯特深知孩子的音乐天赋需要得到进一步培养,为了使小弗朗兹获得在维也纳学习与演出的机会,他向埃斯特哈齐王子提出申请,希望能让自己从莱丁调往维也纳任职,但此申请始终未获准许。


1820年10月至11月间,李斯特在奥尔登堡(Oldenburg)与普雷斯堡(Pressburg)首度公开演出的成功,为他此后的“漫游人生”打开了大门。音乐会后,一些匈牙利贵族纷纷表示愿意为他提供出国接受音乐教育的经费。由于获得资金上的支持,李斯特一家于1822年春抵达维也纳,这个距离莱丁五十英里之遥的城市是当时的音乐之都,在亚当·李斯特的请求与努力下,奥地利极富盛名的音乐家卡尔·车尔尼(Carl Czerny,1791~1857)与意大利杰出歌剧作曲家安东尼奥·萨列里(Antonio Salieri,1750~1825)成为了小弗朗兹的钢琴与作曲老师,他们的教学为此位天才的未来艺术之路奠定了坚实基础。



卡尔·车尔尼



安东尼奥·萨列里


少年李斯特的就学之路是艰辛的,不充盈的资金支持使他与父母在维也纳的生活困难重重。为跟上教学进度所需,又为节省生活开支,小弗朗兹每周三次与父亲从他们位于玛利亚希尔夫(Mariahilf)区的临时住所步行至萨列里市中心的家上课,因为路途遥远,他常常累得精疲力尽。然而,李斯特的求学之路又是幸运的,由于他非同一般的音乐天赋,车尔尼与萨列里教授他的课程全部都是免费的,不仅如此,他们还为弗朗兹争取进一步的学习条件而努力,在1822年8月25日萨列里在上呈埃斯特哈齐王子的请愿书信中提到了他对李斯特每天能接受自己指导的强烈愿望。此外,两位音乐家对于李斯特的音乐才能更是赞誉有嘉,萨列里以“天赋之才”(“God-given”talent)来表达自己的赞赏之意;车尔尼也曾这样表示道:“我从未见到如此热切、才华横溢、又勤勉的学生……仅一年之后,我便可以让他公开表演,而他在维也纳可以引起公众热情的程度是很少有艺术家能与之媲美的。”在短暂而集中的学习过程后,弗朗兹不负众望,他的作曲学习成果展现于1823年末至1824年初出版的个人首部作品《迪亚贝利圆舞曲主题变奏曲》(Variation on a Waltz by Diabelli)。而另一方面,在车尔尼的严格训练与鼓励下,他的钢琴学习成果则展现于1822年12月1日在维也纳市政厅的首次亮相及此后连续的成功演出。由于弗朗兹在维也纳大受欢迎,让亚当·李斯特萌发了进一步的培养计划,他开始为儿子筹划一次欧洲之旅(慕尼黑——巴黎——伦敦),而巴黎成为了此行的主要目的地之一。


(未完 待续)


以上图文选编自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出版图书《李斯特钢琴音乐中的文化内涵》


方旻 /



1、点击页面左下方“阅读原文”进入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微店购书
2、关注“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公众号,点击右下角微商城进入中国音乐学网书城购书
3、直接联系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发行部:021-64315769、021-64313256
4、购书地址:上海市徐汇区汾阳路20号上海音乐学院图书馆楼一楼 出版社小仓库
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微信号:SHCM_press
  
扫码关注我社微信,获取更多音乐资讯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进微店购书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