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会曲目介绍
在每次音乐会之前,了解曲目内容也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这并没有曲透的意思,反而在了解曲目背景和相关资料以后,不至于听不懂或发生其他什么之类的事。
这好比看一本小说,看不看序,也许会对整篇文章产生影响哦。
赵怡琴
《儿童园地选曲-博士》德彪西
德彪西曾在1906到1908年间写了《儿童园地》这套充满童趣的组曲,是题献给当时年仅3岁的女儿秋秋的,出版时扉页上写着:“为了明天的一切,随同父亲的温和的好话,把本书献给我亲爱的小宝贝。”《博士》是一首讽刺性的技巧练习曲,快速而滔滔不绝的钢琴乐句听来有点像是小孩的絮叨。
《托卡塔》陆户睦郎
托卡塔来自意大利文,直译就是触碰的意思,它是一种富有自由即兴性的键盘乐曲,由一连串的分解和弦以快速的音阶交替构成。 它的技巧性比较高,经常出现的手法有各种模进和模仿对位,偶尔也有短小的主调和声段落。它一般包括若干段落,在慢速与快速之间交替,常以慢速的狂想曲式的段落开始,与随后的比较严格的赋格式段落形成对比。
黄涌霆
《小小竹排》傅庚辰作曲 李瑞星编曲
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滔滔江水向东流。红星闪闪亮,照我去战斗。雄鹰展翅飞,哪怕风雨骤,革命重担挑肩上,革命代代如潮涌。前赴后继跟党走,党的教导记心头,砸碎万恶的旧世界,万里江山披锦绣。《小小竹排》是电影《闪闪的红星》中的一段插曲,旋律非常优美,改编成的钢琴曲更是把优美的旋律发挥到了极致。
王紫瑄
《波兰舞曲Op.71 No.1》肖邦
波兰舞曲,一种音乐体裁,又被译为波罗乃兹。是一种3/4拍子,中等或偏慢速度的舞曲。它起源于波兰16世纪后半叶,表达了古老波兰最高贵的传统情感。崇高的尊严感孕育了波兰民族骑士般的英雄主义,这种民族特性与勇气无疑对波罗乃兹舞曲的风格产生了巨大影响。肖邦的波罗乃兹是在这种舞曲形式发展过程中诞生的里程碑式的作品,它们是肖邦最美妙的创造,那活力四射的节奏能使最冷漠、沉寂的人像触了电一般激动。
张亦格
《C大调奏鸣曲 第一乐章Hob XVI:50》海顿
海顿作为18世纪中叶钢琴音乐风格的演变的开拓者,其作品风格明朗、活泼、乐观、幽默和富于民间气息。《C大调奏鸣曲》属于海顿晚期为数不多的奏鸣曲之一,这个时期的海顿生活在当时欧洲资本主义经济最发达的伦敦,得以不受任何约束地抒发自己最真挚的感情。所以这首奏鸣曲是海顿最富有独创性、风格最成熟的作品之一,且依然保持着他音乐所特有的生气勃勃、热情幽默。
王迩遐
《滇南山谣之山月、山火》张朝
《山月》为变体二部曲式,清新优美的旋律、不断转换交替的调式与富有变化的和声,使音乐充满了诗意和朦胧的色彩,并寄托着一种纯真美好的愿望。《山火》为三部曲式,同时具有奏鸣曲式调性回归的特点,调性色彩游移,节奏多变,表现了山民们围着篝火载歌载舞的热烈场面。
轩佳雯
《C大调奏鸣曲第一乐章OP.2 No.3》贝多芬
作品Op.2创作于贝多芬早期被称作模仿和吸收的时期,是贝多芬初到维也纳时,为了向贵族显示他的才能而创作的早期作品。作品op.2 no.3,是op.2中规模最大、技巧最华丽的作品,贝多芬在该作品中既表现了莫扎特的室内乐乐队风格,又表现了海顿式的独奏风格,体现出具有朝气蓬勃、刚毅的、严峻的,几乎没有温柔抒情成分的性格,整首作品充满了愉快的欢乐之感。
陈博远
《幻想舞曲三首》肖斯塔科维奇
肖斯塔科维奇是20世纪前苏联著名的作曲家、钢琴家,其旋律创作既具有俄罗斯民间旋律的特征,又具有其独特的个人音乐风格。《幻想舞曲三首》为作者毕业之前所作,表现出其高度的才能。
宋谷歌
《F大调奏鸣曲第一乐章Hob.XVI:23》海顿
海顿早期的作品在维也纳集中创作,其中大部分是三个乐章,带有组曲的特征,风格也欠成熟,嬉游曲的味道较浓。《F大调钢琴奏鸣曲》的第一乐章不仅有对古奏鸣曲式调性布局的巩固,同时也开始了对奏鸣曲式的基础结构的曲式、副部转折、和声序进、展开部写法等开始大胆的探索。
《钢琴练习曲OP740No.11》车尔尼
车尔尼的练习曲强调指法技巧的发展,注重手腕动作有一定自由,同时注意应用渐强、渐弱的效果,是钢琴的基础教材。第11首的技巧点在于敏捷地调换手指。
蒋翰霖
《帕格尼尼主题变奏曲》别尔科维奇
《帕格尼尼主题变奏曲》由别尔科维奇根据意大利小提琴演奏家、作曲家帕格尼尼的《二十四首小提琴随想曲》最后一首《a小调随想曲》的主题改编而来,是一首中小型钢琴变奏曲。该曲目在音乐上情绪变化多端,技术也较为全面,结构上分为主题及九个变奏和结尾。
卢子轶
《降B大调奏鸣曲第一乐章OP22》贝多芬
《降B大调第十一钢琴奏鸣曲》充满着青春的气息和年轻人的感情,没有一丝灰暗的阴影。这个类型的作品已是最后一首了,此后的作品开始做各种各样的尝试。这首奏鸣曲可以说是感情、结构、钢琴效果等方面非常平衡的作品,也可以说这是贝多芬初期风格的最后而又最杰出的一首奏鸣曲。
王佳琦
音乐会练习曲之《侏儒轮舞 》李斯特
弗朗兹·李斯特,浪漫主义时期匈牙利伟大的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他的一生创作了大量不同体裁的作品,以高超的技艺和华丽的炫技,充分的展现了钢琴的艺术魅力,极大的丰富了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表现力,因而获得“钢琴之王”的美誉。该曲目通过急板诙谐的演奏情绪以及大量的跳音、倚音表现了侏儒们的依次登场的情形,展现了侏儒小精灵们的活泼与滑稽。
《音乐瞬间OP16 no4》拉赫玛尼诺夫
拉赫玛尼诺夫创作的这部钢琴音乐作品《音乐瞬间》(Op.16)是他早期钢琴音乐作品中最为成功的创作之一,也是音乐史上一部浪漫主义钢琴音乐的经典作品。该曲目已经成为了当代钢琴家在大型音乐会上竞相演奏的曲目,其作品中不朽的音乐价值和创作技巧对后人具有极其深远的影响。
刘易涵
《杜姆卡 OP.59》柴可夫斯基
杜姆卡,也可以译成“悲歌”,于十八世纪产生于波兰,是根据叙事诗写成的民谣形式。在音乐上是由悠长沉痛的部分与激情快速部分的结合而成。 柴可夫斯基的《杜姆卡OP.59》 副标题为“俄罗斯乡村风景”,是以杜姆卡的形式写成的音乐会用作品,生动地描绘了充满生气的悲歌,并结合了斯拉夫民族的民谣,忧郁深沉的旋律唱出淒凉美感也衬托出斯拉夫民族积极进取的性格。轻快的音符时而透露出哀怨,明暗之间营造出撼动人心的气势。
陈誉心
《弄臣》威尔第-李斯特
《弄臣》这部歌剧的情节富戏剧性,既紧张曲折,又具有生活气息,同时又非常感人。上演以后获得了极大的成功,是威尔第第一部保持常年上演的歌剧。李斯特改编的素材来自于最后一幕的爱情四重唱,重唱中生动地表达了公爵、玛达莱娜、里格莱托、吉尔达的不同心理,戏剧矛盾冲突达到整部歌剧的最高潮。
演出时间:2月7日 19:30
演出时长:90分钟左右(供参考,以实际演出为准)
演出票价:50/80/100元
购票折扣:本剧目网购享9折,最低票价除外
少量余票,欲购从速!
友情链接